30岁的林有正处于人生的第二阶段,她刚跟丈夫结婚,准备要小孩,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顺理成章,直到前段时间,林有突然变得异常消瘦,她心想是由于自己"最近工作压力比较大"的缘故,也没放在心上。但随着消瘦越来越明显,敏感的同事纷纷察觉到了异常,都劝林有赶紧去医院看下。
医生问了才知道,林有除了身体消瘦外,最近还常出现肚子痛的症状,有时候吃饭还经常难以下咽。经过一番详细检查,医生说她得的是食管癌,还是晚期,医生预测只能活三个月。丈夫听后悔恨不已:"都怪自己大意,你生这么大病都不知道。"
因为林有得的是食管癌晚期,失去了手术机会,她无奈放弃治疗,决定跟丈夫一起环游世界。"希望在这个世界的最后日子是快快乐乐的。"
三个月后的一天,他丈夫为她举办了简单的追悼仪式。
林有的故事,为我们敲响了警钟!
国家癌症中心在2019年发布了最新一期统计数据,其中显示,食管癌位于我国十大恶性肿瘤发病的第六位,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前列第四位。食管癌的高发率和高致死率值得我们重视。
年轻人患食管癌,主要基于三个原因
爱吃烫食
食物从口腔进入人体的第一通道便是食管,据南京农业大学医院副主任陈育民医师介绍:人体口腔和食管的温度多为36.5至37摄氏度,可耐受温度为50至60摄氏度,而刚煮沸起锅的烫食温度一般都在70-80摄氏度乃至更高,是远远超过可耐受温度的。如果我们长期将超过人体口腔和食管可耐受温度的烫食送入口中,会导致我们的食管黏膜上皮层反复烫伤,从而引起食管上皮增生、间变,癌细胞可能因此"找上门"。
嗜好烟酒
日本京都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分析了139名受试者的食管上皮组织样本,记录了实验参与者的饮酒吸烟史,结果发现长期抽烟喝酒的受试者确实是食管鳞状癌的高风险个体。
详细研究成果见于《Nature》学术期刊上。
"吸烟有害健康"从来都不是危言耸听,香烟烟雾中早已被证实含有多种致癌物了,这些致癌物质会随着咱们的唾液入侵到食管中,不断刺激食管黏膜,从而增加细胞变性的可能性;而喝酒特别是喝烈性酒,对食管黏膜更是百害而无一利的,一方面它会导致咱们的食管黏膜上皮被烧伤,另一方面,酒精本来就是一种有机溶剂,它可以溶解烟草的致癌物质,喝酒只会对食管黏膜造成更强烈的刺激。
爱吃腌制食物
据江苏省肿瘤医院副院长,江苏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任医师张勤指出:长期吃腌制食品确实可能会导致食管癌,因为腌制食物里含有大量亚硝酸盐,而亚硝酸盐和体内的蛋白质结合后会形成亚硝酸胺---一种强致癌物。因此,在某些以爱吃腌制食物出名的地区(如粤东地区和潮汕地区),食管癌往往比较高发。
三个异常信号要警惕
食管癌的症状主要表现在进食,如果出现吞咽食物有迟缓、滞留或轻微哽噎感;吞咽时有痛感;食道内异物感这三大异常信号,赶紧警惕起来,千万别让侥幸耽误了病情。
高危人群做1次食管癌筛查,至少9年获益
由于食管癌早期症状不明显,很容易被忽略,对于食管癌高危人群来说,做食管癌筛查是很有必要的。根据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《食管癌诊疗规范(2018年版)》建议,高危人群应进行食管癌筛查。哪些是属于高危人群呢?如果中了以下六条中的的任一条,那么就是了。
①年龄在40岁以上。②来自食管癌高发区。③有上消化道症状。④有食管癌家族史。⑤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者。⑥有致食管癌的其他高危风险存在,如有吸烟习惯、嗜好重度饮酒、有头颈部或呼吸道鳞癌等。
中国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,曾经对内镜筛查对食管癌的作用进行了长期对比研究,结果发现1次内镜筛查,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且持续降低有关。
内镜筛查,食管造影,都是食管癌筛查的方式,接受筛查,有助于早期发现食管癌或癌前病变,早发现早治疗,是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的。
食管癌的高发,需要引起我们每一个人的重视,日常生活中培养健康饮食习惯,烫食放到适宜温度再入口,腌制食品尽量少吃,不吸烟不喝酒,多吃蔬菜水果对食管癌的预防是很有帮助的。同时我们需要警惕身体的异常信号,早诊早治,高危人群及时主动接受食管癌筛查,防范于未然!
参考资料:
1.《四类人注定要得食管癌 河南、河北和山西最多》.环球网—生命时报. 2016-07-22.
2.《专家提醒:食管癌发病率高 三种信号需警惕》.新华社. 2016-07-09.
3.《3万中国人群数据:发病和死亡风险降低40%以上!1次食管癌筛查,至少9年获益 》.e药环球. 2020-08-03.
未经作者允许授权,禁止转载
医生坦白:食管癌发生的时候,三个症状最为明显,别不当回事Amazon新卖家实操基础培训、 物流配送、 平台认知、 亚马逊将有7000万银行客户?卖家将享受超级巨大的流量红利?、 欧洲各国严查VAT,未缴纳VAT的跨境卖家要小心!、 突发!洛杉矶东京和德国等地的货物将面临严重延误!、 Facebook推广小技巧、 旺季站外引流干货大礼包、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